新金宝集团官网

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业务主管
官网使用指南 登录 注册 中文 English高级搜索

科普分享

特医食品:疾病时期的“专属营养补给站”

发布日期:2025-03-12

播放次数:79

分享:

作者:翟兴月 中国新金宝集团官网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

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



当疾病让吃饭变成难题——术后虚弱、吞咽障碍、消化功能受损时,特医食品便成为特殊的“营养救生圈”。这类经国家严格审批的医用配方食品,既能像食物般提供能量,又能像药物般精准匹配疾病需求。它与保健品有何区别?哪些人需要使用?家庭护理如何避坑?本文将揭开特医食品的神秘面纱,教您在特殊时期科学守护健康。



一、什么是特医食品?


想象一下:当身体生病无法正常吃饭时,就像手机电量不足却找不到适配的充电器——特医食品(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)正是为此设计的“专属充电宝”。它是经国家严格审批的医用食品,既不是药也不是普通奶粉/保健品,而是针对疾病或特殊身体状况人群定制的营养配方。



这类产品包装上会标注“国食注字TYXXXX”编号,常见形态有粉剂、液体或营养棒。比如手术后喝的营养液、早产儿专用奶粉、糖尿病人特制营养粉,都属于特医食品的范畴。



二、哪些人需要特医食品?


1.吃饭困难人群


口腔癌患者术后无法咀嚼


脑梗后吞咽困难的老人


严重腹泻/呕吐的肠胃疾病患者


2.营养吸收障碍人群


早产儿(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)


慢性肾病/肝病患者(需限制某些营养素)


胰腺炎患者(消化酶不足)


3.特殊代谢需求人群


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(需要高能量补充)


重症监护室患者(昏迷无法自主进食)


苯丙酮尿症宝宝(需特殊氨基酸配方)



三、如何正确选择?记住三个步骤


1.先看医生诊断


特医食品不能随便买!需由临床医生或营养师评估,开具类似“营养处方”的指导方案。例如:


糖尿病患者:选择缓释碳水化合物配方


术后患者:优先含谷氨酰胺的肠道修复配方



2.看懂产品标识


认准包装上的**“特殊医学用途”**字样和注册编号


查看适用人群(如“适用于10岁以上糖尿病患”)


注意禁忌提示(如“乳糖不耐受者慎用”)


3.结合生活场景


居家护理:选择即开即饮的液体装


外出携带:便携式营养棒更方便


儿童使用:优先水果口味易接受款


四、使用中的常见疑问


Q1:特医食品能当饭吃吗?


特医食品是“营养替补队员”,不能完全替代日常饮食(除完全丧失进食功能患者)。具体用法分两种:


短期使用(如术后1-2周):可提供全部营养


长期使用(如慢性病患者):需与普通食物搭配


Q2:和保健品有什么区别?


特医食品

保健品

治病期间的营养支持

健康人群的日常补充

需医生指导使用

可自行购买

受严格医学监管

按普通食品标准管理


Q3:应用时有何注意事项?


水温:40-50℃(避免破坏营养成分)


浓度:严格按说明(过浓可能加重肾脏负担)


保存:开封后冷藏不超过24小时


温馨提示


特医食品是医学进步带来的“生命营养支持”,但需注意:


1.不盲目跟风购买,必须遵医嘱


2.选择正规渠道(医院/药店)


3.使用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等指标


(中国新金宝集团官网网站发布信息为协会版权所有,所有转载请联系cnhfa@ledjt.com,转载请标明作者及来源。)